村网通总站 徐楼村 314817.nync.com 欢迎您!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本法。
简介
自汉代至唐代,古籍中提到南方稻作技术,往往用「火耕水耨」 四字来概括。所谓「火耕水耨」就是先用火把田中的杂草烧掉,然后再种上稻子,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稻苗长出的时候,杂草也同时跟着长出来,这时候再来对付杂草,已经不是火攻,而是水淹,因为在淹水的条件下,稻还能正常生长,而杂草却难以生存。这种稻作技术虽然原始,但却巧妙地运用了水稻不怕水淹的这一特性。所以尽管宋代以后,以「耕、耙、耖」和耘田、烤田为核心的稻作技术得以普及,但在某些方面仍然保留着火耕水耨的遗迹。
代田法是西汉中期农学家赵过所发明并推广的一种耕作方法。它的方法是在面积为一亩的长条形土地上,开三条一尺宽一尺深的沟(畎),沟的位置每年都有轮换,因此称为「代田」。将种子播种于沟中,等到苗发芽长叶以后,便在中耕除草的同时,将沟两边的垄土,耙下来埋在作物的根部,这样便能起到防风抗倒伏,抗旱的作用。(代田示意图)
是由畎亩法发展而来的,它的基本结构也是由亩和畎,即垄和沟组成。它在技术上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沟垄相间。种子播种在沟中,待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将垄土壅苗(平垄)。其作用是防风抗倒伏和保 抗旱,实际上体现了畎亩法中「上田弃亩」的原则。
二)是沟垄互换。垄和沟的位置逐年轮换,今年的垄,明年变为沟;今年的沟,明年变为垄。由于代田总是在沟里播种,垄沟互换就达到了土地轮番利用与休闲。
三)是耕耨结合。代田法每年都要整地开沟起垄,等到出苗以后,又要通过中耕除草来平垄,将垄上之土填回到垄沟,取到抗旱保 抗倒伏的作用。
由于代田法的这些特点,加之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农器,如耧车、耦犁等,使得代田法确实取得了好的效果,单位面积总产量得以提高,和没有实行代田的平作田相比,亩产量常常要超过一斛以上,好的时候甚至还要加倍。确实起到了「用力少而得谷多」的好效果。
相邻的两棵树,枝干彼此磨擦损伤后,自然愈合连结生长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连理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将连理枝现象运用于植物生产,于是有嫁接技术的出现。嫁接技术最早见于汉代的《泛胜之书》,用于种葫芦。
中国古代运用嫁接技术最多的是果树,果树中又以梨树嫁接最早也最为普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着的《齐民要术》中有专门的一篇,讲梨树的嫁接,书中指出嫁接的梨树结果比实生苗快。
隋唐宋元以后,嫁接技术被广泛地用来改造花木和果品的形状、颜色和质量。嫁接术的发明与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作物的品种。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始创人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指出过:「按照中国的传统来说,牡丹的栽培已经有一千四百年了,并且育成了二百到三百个变种」。这些变种中就有许多是靠嫁接来获得的。
推广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教育,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农业。
第四条 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四)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五)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六)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第八条 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国务院农业、林业、畜牧、渔业、水利等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范围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
推广体系
第十条 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国家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第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以上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是:
(一)参与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
(三)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四)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五)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第十二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科技人员,应当具有中等以上有关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持的专业考核培训,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十三条 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下,宣传农业技术知识,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措施,为农业劳动者提供技术服务。
推广农业技术应当选择有条件的农户,进行应用示范。
国家采取措施,培训农民技术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并发给证书。
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推动、帮助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第十四条 农场、林场、牧场、渔场除做好该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外,应当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第十五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教育部门应当在农村开展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国家鼓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教育。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的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在评定职称时,应当将他们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中的群众性科技组织,发挥它们在推广农业技术中的作用。
推广与应用
第十七条 推广农业技术应当制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应当列入国家和地方有关科技发展的计划,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把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也可以由该农业科研单位、该学校直接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
第十九条 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向农业劳动者推广未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农业技术,给农业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农业劳动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给农业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他们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
农业劳动者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第二十二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农业劳动者推广农业技术,除本条第二款另有规定外,实行无偿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的,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进行农业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当事人各方应当订立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的经费,由政府财政拨给。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 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待遇,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科技人员的稳定。对于乡、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应当以考核其推广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绩为主。
第二十五条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从其举办的企业的以工补农、建农的资金中提取一定数额,用于本乡、本村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第二十六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开展技术指导与物资供应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服务。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举办的为农业服务的企业,国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
第二十七条 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县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必要的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基地、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不受侵占。
第三方农业技术
除了农民自身的经验传承,我国农业技术主要通过供销合作社,各级种子站、植保站、动保站、土肥站以及国家农技推广防治机构和农资生产企业来表达。伴随着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快速过渡,官方的农技推广日渐薄弱,农资生产企业、农资经销商已经成为农技传播的主要载体,但很明显是附带产品利益前提的“技术”,很难取信于民。
近年来我国农资市场混乱,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农产品贸易受阻,急需调整农业结构,梳理农业战略流程,实现农产品可追溯体制。在契合国家农业政策如土地流转、农村城镇化、合作社法等大农业战略形势下,市场亟待第三方农业技术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农资供应链做大做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管理规范化,降低监管成本,建立绿色环保社会,发展有机农业,提高社会效益,实现农业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
第三方农业技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包括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和3G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交换技术(EDl),电子商务(EC),GS1条码技术等,充分满足供应商的信息和数据集成、终端商易操作的视频诊断、规模化生产者的可视化监控等技术需要。
第三方农业机构的收费要做到客观,必须避免前端收费,不能与原本定位为服务商的第三方机构产生角色冲突,可以是咨询服务的收费;可以是会员制服务的收费,但不能从供应商获得销售佣金。
农业是个巨型复杂系统,许多与农业有关的因素如品种、肥料、病虫害等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得复杂。第三方农业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对将要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价,根据时、空变化数据,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第三方农业机构除了服务咨询培训兼具社会监督职能。以下引自第三方农技平台中国农技网服务体系以供参考:
1、多人视频农业专家会诊系统:整合专业视频压缩技术,推出多人视频在线诊断方案,邀约农业领域众多专家和种养能手,集中数据,现场会诊。让技术直达终端,推动良性循环。
2、农业生产网络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全天候监控种养大户生产,实时接受农业专家亲临指导和监督,全面迎接消费者审度,最大程度拓展农产品生产可追溯机制。
3、有机农业参与式保障体系:24小时全天候视频的无间断展示农作、加工、销售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接受大众的监督,取信于消费者,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农产品生产可追溯体制。
4、农业网校远程培训系统:农业教育体系是农业服务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的基础,基于web的远程管理交互功能,集中宽带视频会议动态数据库应用资源,共享数据,协同浏览,从院校到土专家的互动大课堂。
5、农产品贸易谈判和农盟会议系统:集约经营势必追求全球化实现资源利润合理配比!系统集合视频会议的谈判沟通和全天候监测农产品生产的可追溯展示使更多国际贸易顺利达成并开展联盟或圈子互动和数据共享。
6、农业专家智能系统:软件系统将人工智能的知识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领域,运用知识获取等技术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智能化的分析推理。新形势下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法的推行给专家系统注入了新的生机。
7、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咨询系统: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以仓单为交易标的,自由报价,由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撮合,把众多的买家和卖家汇集起来,促进全国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规避市场风险。
8、互联网农业体系:以信息化创造智能型的农业生产力,缩短各要素的时间,优化各要素汇集的空间,根据生产需要确定生产投入品的数量,提高特定地点的长远生产效率、产出率和利润率的复合系统。
9、农业动态数据库:传统数据库基础上集合实时诊断的现场音视频数据,在各个子系统不同功能模块下交互,时刻保持最新最实用的数据和知识,及时汇总和分析,构建数学模型并提供数据下载和点播。
指导员
职业名称:农业技术指导员
职业定义:
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人员。
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采集农业技术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处理,把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和生产资料等有关信息发送给农户;(2)向农民推荐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的优良品种并传授与之配套的种养技术;(3)向农民传授动植物营养和病虫害诊断防治技术以及农产品标准化等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4)开展农业生产的田间或现场技术指导工作;(5)开发推广农业科技产品,解答当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技术问题,提供农业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咨询;(6)编写有关农业生产的技术资料,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职业概况: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基本上是依靠各级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的。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指导,将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实用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企业,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我国拥有国家农业技术指导人员100多万人,另外,据估算,多元化的农技推广队伍和农业中介组织的技术指导人员的数量为国家队伍的10倍以上,这些人员主要分布在全国的县、乡两级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从事种植、畜牧和水产三个行业的良种推广、种养技术的普及和病虫害的诊断防治等有关技术指导工作。
目前,农民技术指导员的素质差别较大,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员从全日制的大中专农业院校毕业,三分之一的人员从电大、函大和职业学校毕业,其余的技术指导人员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从业人员的技能,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给人员的培训、考核和使用带来很多技术困难。因此,将农业技术指导人员确立为职业,对稳定农业技术指导人员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技是农业增长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只有把科技推广到农村的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才能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另外,我国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多,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水平还比较低。建设现代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把农业发展纳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通过广大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预计在未来10年内,农业技术指导人员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0%以上,这一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